形态描述
形态描述头胸甲横椭圆形,宽为长的1.3—1.4倍,体表光滑,中部隆起,近侧缘附近凹陷,分区很明显,胃区、前鳃区稍隆起,胃心区之间有不明显的“H”形沟。腹眼窝缘具4齿:中央2齿小。额具4圆叶:中叶小而突出,侧叶宽,约为中叶的2倍,前缘也呈圆形。背眼窝缘内角具l小缺刻和2条缝;前侧缘包括外眼窝齿在内共具7齿:前2枚齿平钝,大小近等,第3—第5齿三角形,第3齿宽,外缘直,第4齿较第3齿小,第5齿最小,末2齿尖锐,第6齿最大,外缘长而斜,末齿小于第6齿,齿端指向前外侧,外侧缘向内收;后缘中部内凹,两侧缘向后突出。
第3颚足表面光滑而有光泽,长节外末角突出,中部稍隆起,边缘薄,座节呈长方形,近中部具l纵沟,须短小;外肢长为宽的4倍。
螯足稍不等大(掌大小和可动指内缘不同),长节前缘具3弯齿,后缘无齿。腕节内角具l弯齿,外末角具1小齿,背面及外侧面光滑,不具任何颗粒隆脊。大螯掌膨大,长为宽的1.4倍(沿背缘测其长度),背内缘呈波形,中部向内扩大,背面光滑,可动指与掌约等长,可动指稍短于不动指,内缘基部具l指状突起及3枚钝齿:不动指内缘具5枚大小不等的钝齿。
步足瘦长,表面光滑,以第2对为最长。前3对步足形状相似,指节呈爪状。末对步足最短,呈桨状;长节较前3对的长节宽,长约为宽的3倍;指节宽而扁,呈卵圆形,除边缘具颗粒齿外,前后缘末半部均具小刺,中央l枚刺大,近边缘的背面光滑无齿。 雄性腹部呈三角形,第2—第5节愈合,第1节呈线条状:愈合节基部宽,两侧逐步向末2节收敛:第6节呈梯形,宽大于长:尾节呈三角形,长大于宽。
雄性第1腹肢较纤细,基部l/3膨大,末2/3瘦长,末l/3弯向外方,外侧面具成列小刺。
第3颚足表面光滑而有光泽,长节外末角突出,中部稍隆起,边缘薄,座节呈长方形,近中部具l纵沟,须短小;外肢长为宽的4倍。
螯足稍不等大(掌大小和可动指内缘不同),长节前缘具3弯齿,后缘无齿。腕节内角具l弯齿,外末角具1小齿,背面及外侧面光滑,不具任何颗粒隆脊。大螯掌膨大,长为宽的1.4倍(沿背缘测其长度),背内缘呈波形,中部向内扩大,背面光滑,可动指与掌约等长,可动指稍短于不动指,内缘基部具l指状突起及3枚钝齿:不动指内缘具5枚大小不等的钝齿。
步足瘦长,表面光滑,以第2对为最长。前3对步足形状相似,指节呈爪状。末对步足最短,呈桨状;长节较前3对的长节宽,长约为宽的3倍;指节宽而扁,呈卵圆形,除边缘具颗粒齿外,前后缘末半部均具小刺,中央l枚刺大,近边缘的背面光滑无齿。 雄性腹部呈三角形,第2—第5节愈合,第1节呈线条状:愈合节基部宽,两侧逐步向末2节收敛:第6节呈梯形,宽大于长:尾节呈三角形,长大于宽。
雄性第1腹肢较纤细,基部l/3膨大,末2/3瘦长,末l/3弯向外方,外侧面具成列小刺。
大小
标本测量 头胸甲长/mm 头胸甲宽/mm
♂ 10.2 15.0
♂ 12.0 16.4
♀(抱卵) 10.0 13.0
♀ 11.5 15.5
♂ 10.2 15.0
♂ 12.0 16.4
♀(抱卵) 10.0 13.0
♀ 11.5 15.5
生境信息
国外分布
本种广布于印度一西太平洋区:从红海,马达加斯加经阿曼湾,波斯湾,印度,毛里求斯,泰国,印度—马来亚群岛到澳大利亚,塔希提岛,萨摩亚群岛,夏威夷群岛,日本。
国内分布
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Dana(1851)和Heller(1862)先后记述了2个分别来自土阿莫土群岛与塔希提岛的新种Carupa tenuipes和Carupa laeviuscula,并在1852年与l865年先后给出这2个新种的外形图。由于Heller fl8621的原始描述很简单,l865年所发表的整体图又与Dana(1852)的示图十分相似,在很长一段时间这2个种的界定一直不清。l887年de Man对C. tenuipes Dana提出怀疑,认为Dana的标本是C laeviuscula Heller幼小个体。这给后来的分类识别造成更大的混乱。直到1938年Leene还认为C. tenuipes与C laeviuscula是2个种,但到1940年他又将两者归并为1种。Stephenson和Campbell(1960)与Sakai(1965)也将C laeviuscula Heller列为C. tenuipes Dana的同物异名。Apel和 Spiridonov(1998)在观察了c.tenuipes Dana和C. laeviuscula Heller的模式标本,也包括 C. laeviuscula Heller模式标本产地塔希提的雄性标本后,认定C. laeviuscula Heller为C. tenuipes Dana的同物异名,并指出,其雄性第l腹肢是其十分有用的鉴别特征。我们标本的雄性第1腹肢与Edmondson(1954)、Crosnier(1962)及Apel和Spiridonov(1998)所绘雄性第l腹肢均十分相似,应同为C. tenuipes Dana,1851。
西沙群岛赵述岛的雌性标本(图25 g—j),其头胸甲背面、鳃区具1弧形颗粒隆脊,并向两侧延伸至最末前侧齿:末对步足指节末半部背面近边缘及边缘具小刺,末端具1大刺;螯足腕节外侧面具数行颗粒脊。这些特征在本种其他标本中均未观察到,但因我们仅有1雌性标本,尚待补充新的标本,目前暂归入本种。
西沙群岛赵述岛的雌性标本(图25 g—j),其头胸甲背面、鳃区具1弧形颗粒隆脊,并向两侧延伸至最末前侧齿:末对步足指节末半部背面近边缘及边缘具小刺,末端具1大刺;螯足腕节外侧面具数行颗粒脊。这些特征在本种其他标本中均未观察到,但因我们仅有1雌性标本,尚待补充新的标本,目前暂归入本种。
标本信息
标本采集地 1♂l♀(抱卵),海南三亚,l955.II1.25;1♂l♀,海南三亚,1964.Ⅳ.15;1♂2♀♀,西沙群岛北礁,1958.II1.23;2♀♀,西沙群岛森屏滩,l958.Ⅳ.29;19,西沙群岛赵述岛,l958.V 3;l♀(抱卵),西沙群岛东岛,l965.IIl:1♀,西沙群岛广金岛,1976.II1.23;1♀,南沙群岛仙宾礁(9o46′q,116o29′E),珊瑚礁,1987.Ⅳ.23。模式标本产地塔希提岛 Tahiti。